ESG洞见:高端对话—有机数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胡若菡

有机数YoujiVest

文章转载自:金融观察家
文章来源:腾讯金融研究院,2023年9月16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陈文曦


金融观察家


编者语

本期高端对话核心内容:1)ESG监管政策亟待标准化,环境信披成为核心关注点;2)ESG投资促进行业升级,ChatGPT将提升信披精度;3)央企带动各行业信披,中国ESG有特色也有共识。敬请阅读。

嘉宾/胡若菡(有机数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主持人/王志峰(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嘉宾简介: 胡若菡 有机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清华海峡研究院软件中心碳中和实验室主任。历任伦敦证交所亚太区产品业务总监,全球基金评级公司Lipper的亚太区负责人,美国科技公司FactSet大中华区总监及高级顾问。

有机数科技有限公司简介:有机数YoujiVest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的专家,服务于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者、企业和政府机构。有机数是一个由另类数据、投资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数据产品涵盖企业ESG风险评级、企业细分环境及碳排放数据、气候环境风险模型等。

第一期 ESG监管政策亟待标准化 环境信披成为核心关注点

1705398804115729.png

01

ESG带来竞争新格局,监管政策有待标准化

主持人:从全球来看,ESG成为当前国际环境中难得的一个共识,从您的角度看,在这个共识当中 ESG 会在合作和竞争当中发挥哪些作用?

嘉宾:我觉得通过 ESG给全球建立一个框架,比如说让大家在气候环境变化,公平的劳动,这些议题上大家有一个共识。我们也同时看到有非常多全球统一的框架,比如说像SDG(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说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比如说有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等等,那么这些都提供了非常多的、大家一起去共同往这个方向协作的一个推手。

另外一方面,我们都看到 ESG 的兴起,导致非常多的资金投资者偏好,包括消费者本身对于ESG,比如说环保的、注重公平竞争的这一些议题上的产品也有偏好,那么投资者有他的投资标准,这样也就吸引了非常多的资金的引入。

同时,这会变相的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一个重点,比如说他希望考虑通过我的国家 ESG 方面的努力,我提供一些绿色的新能源技术,我来吸引这一部分投资,或者说我要通过我自己的 ESG 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来赢得消费者的偏好,那么这又成了一个新的竞争格局。

主持人:这种竞争实际在国内应该都有。因为你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引领者,在绿色方面你就做成了标杆,然后你就能带来很多的溢价。那么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国际上对于 ESG 和绿色方面,也有很多的监管政策出台。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最新进展吗?

嘉宾:从近几十年的 ESG 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林林总总也有十几、二十几种不同的监管条例出台,包括各种组织倡议,包括像联合国UNPRI 社会责任原则,包括GRI,包括SDG,包括最早的巴黎协定,然后还有涉及到不管是环境也好,还是在社会责任、社会目标上各种不同的监管的体系。

对于很多的企业,有时候它在做企业的合规披露,其实还是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因为我到是怎么的合规是符合我企业的这个披露目标,或者我的企业在很多地方上市,我得应付各种不同的监管,其实这也是一些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监管这条线上,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一点就是“漂绿”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看到现在一些监管,比如说SFDR(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这一块,就是对于漂绿问题,最新也有非常多新的定义,包括像 2023 年的一个强制执行,包括欧盟标准,像 EU taxonomy,也要求这些企业的披露是要强制执行。这也是为了给漂绿这些问题一个定义。当然漂绿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两方面看,为什么要漂绿?因为绿了可以带来好处,我才去漂。如果说这没有任何的好处,ESG没有获得利益的话,那何必去做这件事情呢?但另外一方面,因为有好处,所以就一定需要有监管,我觉得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点就是考虑到各种监管的标准,我们需要做到监管的相对的统一、披露的标准化,最近我们可能听到ISSB比较多,它是IFRS 旗下的财务标准披露,以及S2环境这一部分的披露的标准,也会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末给金融机构和企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其中提到关于各种标准的转化,比如说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比如说GRI等等标准体系的转化,也给我们很多的企业提供了披露的一个便利。

第三点,我觉得监管还在往环境方面有更着重的披露要求。我们看到港交所要求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包括资产管理机构,也要有一部分是专门针对于环境部分的披露,这也是监管方面的一个新趋势。

02

环境信披受重视,碳排放引发连锁环境问题

主持人:大家对于国内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也会非常高了。您觉得大家关注这一个点的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嘉宾:我觉得可能之前大家没有这么在意环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还是要追求企业的一个利润优先。但是在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得到有两部分,一部分我们环境的监管成本也高了,但是我们有一个隐性的成本,比如说你排污做的不好。其实我们看到非常多的数据,我们环保部门对于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处罚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是因为我们全民的一个重视,包括老百姓也考虑不能牺牲我周围的生活环境而为你这个企业的利润去买单。所以对于环境本身,成本变高了,当然还有碳排放的成本,现在八大行业需要去做碳排放这个配额,全球是一体化的,我们能够切身感觉到气温上升了,然后我们看到非常多的极端自然灾害,比如说极端降水,洪涝、极端高温、台风等这一系列环境问题,其实也会对企业造成非常多的损失,我们需要重视环境对于整体营运能力的一个考量。

主持人:很多企业就会觉得环境这是一个外部的事情,跟我企业日常运营可能关联度不大,或者我自己排一点不足以影响到环境。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嘉宾:其实我们在整体的环境上不光只是说短期的,只是排放一点。我们最近有一个研究,欧洲央行做了一个环境方面的压力测试,它的结果不光只涉及高碳排的行业,还涉及到大量的行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像农牧行业、有色行业等,这些会受到大量的环境冲击。

欧洲央行环境压力测试,发现有超过 43 万亿美金的这些资产,他们和环境相关的这些组合如果我们不做任何的处理,违约率会提升8%。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经常会遇到干旱的这些问题,那么干旱会影响这些水利发电的企业他们实际的营收,包括我们的极端高温、干旱对于我们农牧行业也是会有直接的影响。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做产奶的这个牧场,那么如果极端高温,它会对我的奶牛的产量就会有影响。干旱了,草就没了,那么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另外一方面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是因为碳排放增加,气温上升了,就直接导致这些极端气候的频次就增加。其实我相信非常多的人有切身的感受,现在这个气温或者它的异常的情况是比以前多了。尤其今年我们感受到北京6月份就已经40多度了,可能跟我们这个整个全球的环境变化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

第二期 ESG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ChatGPT将提升信披精度

1705398416396710.png

01

ESG投资有长期价值,“漂绿”是重要挑战

主持人:我们现在回到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比如说 ESG 既然这么受重视,那么 ESG 投资它本身能带来哪些价值?

嘉宾:第一点,就整体的生产力而言,我们回头看整个社会,就像我刚刚提到的,ESG对于我们的生产力有一个非常新的增长点。举个例子,我们国家 2014 年开始去响应全球变暖的这个议题。我们能够切实感觉到光伏、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我们国家在全球范围的转型上,其实是获得了非常多的生产力增长点。因为这些制造行业,包括我们有创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相对低的成本,在全球整个的行业绝对是领先的。所以说这对我们国家是带来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转型的机会。

第二点,对于一些行业,因为ESG其中也考虑到就是公平的竞争,更好的工作的环境,注重平等,这些点都会为我们很多企业留住非常多好的人才。这个对于整体的社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稳定推力。

还有一点,ESG很多的时候,不单纯只是考虑到它的一个短期的营收,更多的时候会把长期影响盈利的一些风险点给规避掉。比如说我们要考虑到平等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不能夸大、不可以弄虚作假,不能财务造假、不能偷税漏税这些一系列的问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会帮助我们规避掉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那么这对于整体的金融的稳定我觉得也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这个规避风险,可能是很多企业作为一个价值观的选择,他就不作恶,然后向善,如果从风险本身来讲,你做的这些事情它可能就是一个灰犀牛,它可能大概率是会发生,只是说发生时间不一样而已。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看 ESG 投资它会面临什么样的一些挑战?

嘉宾:当时在 2020 年的时候,贝莱德做了一个全球的调查问卷,它主要针对有 425 家金融机构,涵盖 ESG投资差不多是在27万亿美金的管理规模,基本上已经代表了全球在 ESG 投资大部分的一些机构投资者。

调查问卷显示的几个问题,首先排名第一的这个挑战就是 ESG 数据的缺失,以及相应的这些资料信息的来源的缺失、不完善。然后第二点是在于 ESG 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那么还有第三点会涉及到 ESG相对应的这个分析工具,环境、气候分析的这些模型的缺失。

然后对于这个“漂绿”问题,这也是和ESG 信息披露相对应的,漂绿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获得更好的利益,那么第二就是监管的不统一,标准五花八门。所以说我刚刚有提到非常多的这个体系,包括SDG、GRI、TCFD、SASB、 UN PRI 等等,太多的标准对于企业披露或者说金融机构披露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负担。

当然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一些新的工作应运而生,包括我们看到IFRS已经在北京也成立了办公室。那么我相信对于像标准统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也会参与到全球 ESG 财务披露准则的制定。

02

新技术提升信息源及数据精准度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在 ESG 投资中面临数据、质量和工具方面的问题。那我们也注意到最近ChatGPT引发了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而且也看到 ChatGPT 可能在你提到这几个方面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你怎么看待新的技术的变革在ESG的整个过程中的价值和功能?

嘉宾:我们在各行各业都少不了新技术推进行业的发展,其实在ESG 行业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原本看到很多企业的披露,是停留在一年一度出一个企业的 ESG 社会责任报告,那么这个可能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说企业可能披露标准不充分,然后有些披露、有些不披露,或者说报喜不报忧,这个也是引发了变相的漂绿的问题。那么投资企业时,参考 ESG披露来作为投资的一个来源的话,这就带来一些困难。

那么 ChatGPT 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它对于语义的理解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作为我们有机数科技公司来看,我们从2017年成立开始,所有的投研都是往人工智能的方向去做。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有非常充分的信息来源,而不是单一依靠企业的披露。如果没有披露就没有办法去看待企业的一些 ESG 的问题。ChatGPT 带来的就是语义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去读大量的信息,包括像媒体、政府的监管信息,一些企业的披露。

还有非常多其他的新技术,比如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是我们近几年常用的一个新技术,比如 Pattern analysis,整体的图形分析,很多表现它都有一定的规律。一旦它披露的这些问题超出它原本的规律,或者它整体的行业方向,那么我们就会立即看到是不是有极值的出现,我们要去进一步的分析。

还有非常多的替代数据,像卫星数据、传感器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帮我们去一起去考察交叉互验企业整体的一个披露,而且像一些传感器的数据,会提升企业披露的精度。会帮助我们监管部门去实际勘察这个企业的污染情况,做好提前预警,不会等到这企业有大规模的污染或者重度排放再去进行勘察。这些新的技术其实为我们整体的ESG包括整体的环境提供了非常多的手段。

主持人:这个里面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如果作为第三方,通过各种新技术、不同维度去抓取数据,那面临数据它本身的准确性等问题,这个怎么来校验、怎么来鉴真?

嘉宾:如果有非常多的数据源,它就会互相的校验。如果只依赖于一个源,比如说企业的披露就很困难,就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其实是困难的。然而现在包括卫星、包括传感器,这些都是实时的,我们环保部门对于企业的这个污染排放浓度监测,这种监测都是实时的一些监测,其实是非常困难去造假。举个例子,可能突然有一个错误的上报,但是如果环保部门再去让企业进行上传,再去看它一段时间的平均值,这也就是降低了这个错误的概率。其实我觉得各方面的互相验证,会带来一个更高的准确性。

第三期 央企带动各行业提升信披 中国ESG有特色也有共识

1705398588308909.png

01

央企带动各行业ESG信披

主持人:可能现在上市公司中,真正完整的做 ESG 信披的在国内连一半都不到。那有这样一些新技术,你觉得未来会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大部分覆盖到这些上市公司或者国内更多的公司去做信披?

嘉宾:上市公司本身的 ESG披露是由上市公司去主导,但是,今年国家要求央企引领ESG 披露。那么这一定是非常好的信号。由央企来主导,然后带领整个行业,同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进行这方面的披露,央企它本身就有一个调节社会总体目标的一个职能。就像海外非常多的 ESG 方向是由养老金来推动了,因为它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在我们国家而言,我觉得央企就有同样的社会职能,所以说央企领头的披露会对于我们企业的ESG披露一定是有非常多的好处。

02

中国ESG有自身特色,也与全球议题趋同

主持人:涉及到披露,国内也有很多观点讲中国是不是在 ESG 方面,尤其是在S(社会责任)方面可能跟国际上有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在遵循全球的一些规则时,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中国版的、中国特色的ESG 信披体系,您怎样看待当前的这个环境下,中国和世界在信披方面的异同?

嘉宾:我们遇到过非常多的海外投资机构,他们对于认定 ESG 的这个标准,也有他们的一套方法,那么包括有些争议性的话题。但是我觉得每个国家一定是有它自己实际社会上的一个目标,那么 S 是社会责任,就考虑到对于国家的社区影响,对于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S”的一个体现。

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我们有自己的一系列的目标,比如说乡村的振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议题,因为乡村振兴带领我们非常多的乡村企业能够走入到市场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在整体的 ESG 框架体系上,非常多的体系是有全球共识的。

几年前我们会提到这个“996”的问题,大厂几乎都是996。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媒体问到,为什么我们就是针对于996。但我当时是不认同的,因为 996 并不是一个常态,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它以人才为中心。如果当你只是单纯的追求 996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公司的运营,势必会造成一些高素质人才的人员流动会增加,这并不是一个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很好的问题。整体社会到现阶段,这些问题也在逐步改善,所以说有很多的议题其实是有趋同的这个方向的。